[人民网]服务“三农” 农合行解决贷款难促新农村建设 2007-01-05
     人民网·天津视窗10月30日讯:天津农村合作银行是在国家农村合作金融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由2000年成立的天津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改组、改制,顺势而生的。2005年6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天津农村合作银行作为我国第一家省级农村合作银行挂牌成立。

    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天津农村合作银行系统各单位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方向,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紧紧围绕“做社区型小的零售银行”的市场定位,坚持在农村地区实行“立足社区、面向农户”的经营方向,“抓小放大”的经营理念,积极探索支农的新路子,创造性地开展了信用工程建设,以信用工程为载体,积极发放小额贷款,较好的解决了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有力地支持了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小额农户贷款和小企业贷款基本情况

    截止2006年2季度末,天津农村合作银行系统全部贷款余额为453.3亿元。从贷款构成看,农户贷款户数25.5万户,余额136.8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0.18%;小企业贷款户数23383户,余额273.2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60。26%(其中:个体经营户贷款户数10445户,余额26.6亿元;小型企业贷款户数10938户,余额242,2亿元)。

    截止2006年8月末,建立农户信用档案6l万多户,评定信用户近5l万户,约占全体农户数的47.5%。评定信用各乡镇71个,占全部各乡镇数的48%,评定信用村2474个,占全部行政数的64%。发放贷款证39.4万本,总授信额度199亿元,已向24万户农户发放信用贷款、担保贷款、联保贷款114亿元,其它形式的贷款26亿多元。

    二、工作思路与措施

    —是思想统一,认识一致。几年来,市合行始终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摆在第一位,通过深入、细致、反复的教育、培训、剖析,使全系统的干部员工,特别是基层行社的负责同志充分认识到小额农户贷款和信用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切实从思想上、行动上统一到天津农村合作银行系统的市场定位和经营方向上来,切实从农村信用社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社会王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认识信用工程,开展小额农户贷款。

    二是坚持服务“三农”本色,视支持“三农”为己任。全系统上下牢固树立了做社区型小的零售银行的市场定位,明确了在农村地区实行“立足社区,面向农户”的经营方向,紧紧围绕市合行确定的市场定位,从社区经济发展特点出发,全力。搞好信贷服务、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是贯彻“先予后取”的理念。在信用工程建设,摒弃重“取”轻“予”思想,采取放水养鱼的思路,科学、准确地贯彻“先予后取”的理念,变“输血”为“输血+造血”,甚至是“造血”。通过“先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引导信用观念和信用环境的转变,培育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生存、发展之根本。同时,在信用工程建设中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按程序、按规矩办事,强化信贷管理和风险防范,要围绕效益做文章。通过“先予”培育市场,通过“取”壮大了自己,提高“予”的能力,使信用工程建设在“予一取一予”的循环中不断完善提高。

    四是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夯实基础。一项工作的成败,领导重视,组织保障,制度健全是关键。为深入持久的搞好信用工程建设,农合行系统上至市合行,下到各区县行社、各基层行社,都将信用工程建设和小额农户贷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列入工作日程,当作一把手工程,做到了期初有规划,期中有检查,期末有考核、奖惩。为强化对信用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市合行专门成立了信用工程建设办公室,专司对全系统信用工程建设的组织、协调、指导和推动工作。

    为适应农户贷款和农村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短、频、急、小”的特点,农合行系统从各地的实际出发,从简化贷款手续、优化信贷流程、合理界定准入条件、适当扩大受贷面等方面出发,专门针对小额贷款和信用工程建立、健全了小额贷款独任制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小额贷款从市场准入、信用评级、授信、贷款发送、贷中检查、贷后管理、不良清收、考核评价各环节基本实现了标准化、流程化和简单化。

    五是周密组织,扎实推进信用工程建设。几年来,全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召开的天津市农村信用工程推动大会精神。按照严格评定、积极发放、健全档案、强化管理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和创造力,深入扎实地开展信用工程建设,多方组织资金,发放小额贷款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市信用社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实现了“三年目标,两年完成,,的巨大成绩,基本达到“农民增收、信用社受益、政府满意”的预期目的,使农村信用社的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六是加强信用工程管理,维护经营成果。自信用工程建设以来,农合行就非常重视后期的管理工作,强化信用档案规范化管理,高度重视小额贷款的跟踪检查,及时掌握农户的经营情况,严格信用户的年审制度,保持信用档案的动态性、准确性、有效性。2005年9月美国格莱民基金会考察了白涧镇的信用工程开展情况后对白涧信用社的小额贷款发放、信用工程档案管理、经营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三、小额贷款合支持农村中小企业的工作成效一是以信用工程为载体,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深化信用工程和加大对“三农”贷款的投入力度,拉动了农民对农业投入的积极性,有力的促进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以蓟县为例,2005年全县完成的44.5亿元的农业总产值中,靠信用社发放小额贷款所创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51%。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693元中,信用社支持增收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

    二是推动农业产业化,打响自身服务品牌。根据我市实际,农合行系统在贷款投向上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以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为重点,深化信用工程建设,实现我市旅游、蔬菜、苗木、水产品、畜禽、果品各产业的全面发展。如蓟县信用社根据地区特色以“农家旅游”为切入点,积极推进信用工程建设,几年的时间里使常州村从一个贫困山村发展成为全市首个农家旅游专业村及九山顶景区,全村60户经营农家旅店的农户形成了产业化的发展模式,今年有望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000万元,人均纯收入15000元。不仅如此,  常州村的发展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使以旅游专业村、农业生态园和农家旅店等农家旅游为特色的旅游产业在该县北部山区搞得红红火火。

    三是发展区域经济、培育产业“龙头”。在信贷支持上向产业区域化发展倾斜,通过信用工程建设主动深挖市场,培植客户,使许多村镇形成以一人带动多人、一村带动整乡、以龙头带动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产业形成区域化、规模化,增强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弱化农业的自身风险性。通过信用工程建设逐渐形成了以蓟县北部山区农家乐旅游、东部千亩葡萄种植、西部花卉苗木种植和南部洼区淡水养鱼,宝坻养鱼和三辣,北辰、静海、宝坻、宁河的养牛和乳品等为代表的一批产业经济区域。截止到2005年末,累计向葡萄种植户发放小额贷款5200余笔,金额8900余万元,支持葡萄种植户2100户,葡萄种植面积6850.19亩,年产葡萄1400余万斤,纯收入1600万元以上,并培育出明星葡萄酒厂等一批龙头企业。在西部发展花卉苗木种植业上,累计投放贷款5000多万元,支持花卉苗木基地4.7万亩,使蓟县成为京津唐地区三个最大的苗木基地之一,并培育出“中林园艺花木有限公司”等资产过千万元的一批个体私营企业和产业龙头,直接或间接带动当地农民近万人从事这一产业的发展。在南部投资13000万元支持淡水养殖6000亩,蔬菜大棚21.6万亩,极大地丰富了京津两地市民的“菜篮子”,受益农户达到6万多人。  目前,这些特色生产基地已经初具规模,取得良好的经济收益,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是优化信用环境,占领农村市场。过实施信用工程建设,使广大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真正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树立了“讲信用可贷,没有信用不可贷”的诚信观念,使“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的氛围日渐浓厚,农户信用意识明显增强,促使信用观念在农村落地生根,农村信用环境出现了较大改观。

    小额贷款拓宽了农村的融资渠道,使很大一部分缺少抵质押物的守信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得到了贷款支持,且大都为担保、联保或信用贷款,使得信用社金融纽带作用日益突现,极大的提升社会知名度。

    同时,小额贷款的发放还有效抑制了民间高利贷现象,净化了农村金融市场。富裕起来的农户精神文明得到提高,不良陋习大大减少,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为社会王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有利的“助推”效果。

    五是实现了政府、农户和信用社的“共赢”。信用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地区的“两难一缺失”问题,广大农户、农村中小企业得到了资金支持,信用社也解决了放贷难和风险防控难的问题。通过实施信用工程,建立了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资信评定体系,规范了信用等级评定操作,实现互相担保、风险共担,有效的建立了信贷风险防范机制,提高了贷款收回率,降低了信用社的贷款风险。信用工程创建以来几年是我市信合事业发展速度最快和收益明显提高的时期,为全市信合实现“两年扭亏,三年消灭亏损社”的宏伟目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信用工程的实施,不仅有效的促进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政府满意、信用社增效的“多赢”局面。

    四、今后的工作打算

    在农合行系统的小额贷款和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取得巨大的成绩的同时,受农村地区经济与金融生态环境欠佳,农村种养业固有的高风险性,农村信用环境有待改善,农户贷款的有效投放空间狭窄,信用村镇建设中利益关系模糊,以及农合行系统自身认识、员工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制约,农户贷款质量不容乐观,不良贷款占比较高,严重制约农合行系统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潜力和积极性。下一阶段,农合行将根据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规范、完善、提高为基本指导思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突出管理,巩固、完善和规范农村信用工程为重点,坚定不移地坚持“立足社区,面向农户”的市场定位,确保将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成为精品工程、放心工程、和谐工程、长效工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继续很抓思想认识,从农村信用社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统一全系统干部员工的思想认识,正确认识信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紧迫感,重信用工程的“形”,更重其“神”,确保信用工程做真、做实、做出效益。

    二是健全组织,加强领导。为加强对信用工程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宝坻、蓟县、武清、静海、宁河五家农区区县联社要单独成立信用工程建设办公室,负责辖内信用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其它各区县也要建立专业的机构专司信用工程建设工作。

    三是坚持定位,保持本色。坚持基本经营定位,始终把天津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作为自己的主要客户群体,始终坚持“三农”本色和“定位中小、支持中小、服务中小”的发展理念,大力推广农村信用工程模式。四是完善制度,夯实基础。要在深入分析、探讨和总结前一阶段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现有信用共同体进行完善和规范,增加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切实将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市场准入、评级、授信、贷款发放与收回、风险控制等纳入规范化轨道,最终建设起符合我市实际的、灵活的、可操作的、风险可控的农村信用工程创建和管理体系。通过夯实基础,完善流程,规范操作,扩大受贷面,切实把信用工程和小额贷款做深、做细、做实,做出成效,做成品牌,提高示范效应。

    根据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特点,结合银监会关于小企业贷款的“六项机制”建设要求,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初步建立一整套崭新的、符合农村中小企业授信管理的完整体系、风险管理体系和定价机制,实现授信产品设计标准化,授信审批流程简单化、贷后监控管理动态化及配套措施完整化。

    五是规范管理,提高质量。针对农户贷款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规范管理,以质、实、效为标准提高信用工程质量。要坚持“数量服从质量”的原则,严格标准,严把质量关,对现有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各乡镇全部进行一次重新确认,纠正农村信用工程评定不规范不扎实问题。要对现有农户贷款,要坚持以 “主体合法、手续完备、风险可控” 的原则进行清理,达到贷款主体合法、手续完备、会计科目反映准确、风险防控水平提高、保障系数增加的要求。

    六是积极试点,创建农村信用共同体建设。下一步,我行将借鉴城区信用共同体的做法,以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产业链、龙头企业为依托,组织具备信用户条件的农户、农村中小企业试点创建农村信用共同体。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市农村地区推广,将农村信用共同体做成支持“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模式、一个范例、一面旗帜,创建出更多、更有成效的农村信用共同体,  以拓宽信用工程的发展空间,加大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七是调整信贷投向,突出重点,支持新农村建设。为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进一步支持新农村建设,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农合行将逐步调整信贷投向,将支持重点集中在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和综合竞争力提高上,通过信贷支持提升我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业安全与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具体而言:

    一是通过信贷支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培育若干具有全国影响的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

    二是支持农业企业技术改造,促进农产品加工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三是支持农业产业基地和出口基地建设,引导农业经营方式向集约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产业化经营方式转变;

    四是支持新建、扩建一批设施水平高、设计合理、生态功能完备且具有全市、及至全国影响的养殖小区、蔬菜小区等农产品示范基地;

    五是支持农业标准化建设和产品销售网络建设和产业链形成,提高天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六是引导广大农户、农村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形成利益联结,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

个人网上银行 登 录
企业网上银行 登 录
手机银行 下 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