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骄子”——咱们的武大姑 忘我工作 勇于创新 真抓实干 争创一流 2009-12-07

    编者按:在“感动天津人物——海河骄子”评选活动中,我行工会副主席武秀芬作为全市金融系统的杰出代表光荣当选。这是天津农合行的骄傲,是系统全体干部员工的骄傲。日前,市委金融工委作出在全系统继续广泛开展学习武秀芬同志活动的决定。根据市委金融工委的安排部署和有关要求,我行正在全行上下开展继续深入向武秀芬同志学习的活动。为便于广大干部员工学习,我们特别重新整理刊发武秀芬同志先进事迹。希望系统内广大干部员工要以武秀芬同志为榜样,忘我工作,勇于创新,真抓实干,争创一流,促进改革发展和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在天津东丽区大毕庄镇9个村队,1万多农户中,说起武秀芬,没有不知道的。农民们都亲切地称她“武大姑”。农民说,在我们这儿,大姑的称呼比大姨、大姐更亲,大姑是自家人。武大姑时时处处为我们着想,一心一意帮我们致富,是我们的贴心人。

    武秀芬很普通,近30年里,在大毕庄支行(原大毕庄信用社),她从接柜员、会计员,一步步地干到主任、行长,把自己的一颗质朴、真诚的心无私献给了大毕庄的农民们。光是近几年来,就有2293户农民在她的努力下,得到小额信用贷款的帮助,日子过得更加红火。

    多年来,她带领全体员工,以服务“三农”为己任,身先士卒,勇于创新,不断增强服务实力,在全国农村金融系统,她率领的大毕庄支行也是赫赫有名。自2000年至2008年,支行各项存款由3.8亿元,发展到24.2亿元,增长6.4倍;贷款由1.6亿元,发展到12.5亿元,增长7.8倍;利润由120万元,增长到6172万元,增长51.4倍;人均利润由2.5万元,增长到92.12万元,增长了36.8倍;不良贷款由605万元,下降到43万元,占比由3.6%下降到0.03%,资产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令同行惊叹。

    武秀芬现任天津农村合作银行工会副主席,曾任天津东丽农村合作银行大毕庄支行党支部书记、行长。她是党的十七大代表、天津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曾荣获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60位感动天津人物——海河骄子、天津市最具影响力劳动模范、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天津市劳动模范、津门十女将、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大毕庄支行也获得了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金融先进集体、全国支农先进集体、天津市劳动模范集体、天津市五个好企业党组织、天津市文明单位标兵、天津市新长征突击队等多项荣誉称号。

    与农民深厚的感情是她不解的情结

    武秀芬是个健谈的人,但又是个从不张扬自己的人。说起大毕庄十里八乡的乡情民情,她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说起这些年来和农民们摸爬滚打,看到他们一个个发家致富,安居乐业,她神采飞扬,喜上眉稍;说到市里的一些单位看中她的才能,想挖她回市里工作的时候,她只有一句话,“我舍不得大毕庄镇的百姓,这么些年,有感情啊。”

    她牢牢把握“立足社区、面向农户”的市场定位,经常深入村队、农户,下农田、进鸡舍,了解实情。她对所辖9个村队、1万多户农民、700多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了如指掌,心里有本民情账。武秀芬常对职工们说:“信用社根在农村,根在农民。只有牢固地树立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加强支农服务,时时保持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信用社才有生命力;离开了农村和农民,信用社就得不到发展。农民要发家致富闯市场十分困难,我们作为农信干部,要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为了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她提出了“小额、流动、分散”的经营战略,积极推行农村信用工程,建立了农户信用档案,制定了联审贷款制度。

    2002年春天,南何庄村村民何润彦拿出自己的积蓄,种了40亩优质西瓜。下了种,老何与家人天天早出晚归地忙活。他盘算着,等收了瓜,赚了钱,除了孩子的学费外,再收拾收拾房子。哪想到,瓜秧刚长成,一场冰雹却使他血本无归。

    老何愁得只知道坐在地头哭。一家人的生计、儿子上大学的费用全没了着落。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对于老实巴交的农民来说,真不知该怎么爬起来。

    武秀芬知道了,她去了瓜地,去了老何家。家徒四壁,无力抗灾。从老何家回来,她就决定给何润彦贷款,帮他恢复生产。

    不用抵押、不需担保,支行为何润彦发放了5000元小额信用贷款,同时帮他购买了稻秧,及时将瓜田改种水稻。

    秋后收成很好,共打稻谷5万多斤。从他家的院子里到屋里,全是稻谷。何润彦又发起了愁,这得啥时候才能卖完啊,这回他主动找到武大姑。

    那一阵子,来找武秀芬的人,总看见她打电话,求一些企业和个体加工户买稻谷。打了几十个电话,不知托了多少人,总算帮何润彦解决了卖粮的难题,何润彦如期还了5000元贷款。

    老何趟过这次难关,家里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武大姑好啊,心特好,看着咱农民的难处,就跟自个儿家人一样。”说到这些,老何总是忍不住掉泪。

    老何并不知道,为了这笔业务,武秀芬和支行的员工搞调研、买稻种、找市场、卖稻谷,忙活了大半年,而支行的利润仅仅是116元钱的利息。

    “我们根在农村,在农民。服务农民,满足农民的需要,是我们职责所在。服务不能求回报。”武秀芬是这样说,也这样做。她经常走村队、串农户,哪个村队发展生产有困难,哪个农户有危难,她都想方设法,提供帮助。

    2000年,刚大学毕业没几年的邢方军带着50多户养猪农户,集资兴办了大毕庄世纪兴养殖有限公司。场子盖起来,种猪买回来,钱花光了。邢方军每天早上一睁眼,不是为自己的早饭发愁,而是担心猪场里的上千头猪吃什么。

    怎么办啊?“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养殖户在当时靠牲畜抵押得到贷款是不可能的。25岁的邢方军愁死了。东挪西借,还是运转不下去。有的养猪户和武秀芬打过交道,知道她人好,建议去找找看。

    “我壮着胆子去了。”邢方军回忆。他在门口磨蹭了好半天,不敢进。下午都快下班了,只好硬着头皮进去。

    让这个小伙子备感意外、备感温暖、终身难忘的是,武大姑热情直率,没架子,开门见山说事,直截了当表态。“能帮上的,我们尽最大能力去帮你们。”

    “想不到啊,转天一大早,大姑就来调查了。”

    “农民们不容易,耽误一天,出点闪失,该怎么办?”武秀芬说。

    经过调查,支行很快贷给他们20万元。

    “这是一笔救命钱啊!”至今邢方军说起此事,眼睛里仍有些湿润。如今的世纪兴公司,年产值已达3000多万元,发展为天津市农业龙头企业之一,全国生猪储备基地。

    “武大姑在我们公司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我们特别特别感激她。2002年,企业走过第一个周期。我们买了两箱水果,送到支行,但硬是让大姑给退回来了。这么多年,她没吃过我们一顿饭。从武大姑身上,我不仅学到了做事的道理,也学会怎样去做人。”朴实的邢方军,在武秀芬的感召下,带动起1600多户周边农户共同致富。这让武秀芬着实感到欣慰。

    像这样的故事,在大毕庄镇举不胜举。

    大毕庄镇是菜田区,蔬菜品种多,四季常青,80%的农户从事蔬菜生产。武秀芬精心组织信贷资金,积极支持菜篮子工程。仅2001年就为菜农发放贷款2111万元,光是欢坨村农工商公司全年就实现收入1300万元,利润300万元,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农民王金起等5户联办养鸡场,由于规模小,技术不过关,不但没赚到钱,还欠了一屁股债。武大姑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请镇政府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一起到该户搞调查,协调由镇里出技术,支行出贷款帮他们渡过难关。如今,养鸡场每年能赚10万元。

    2002年大年三十,何庄村有六户农民遭了火灾,家里的用品都烧坏了,损失惨重。武秀芬听说后十分着急,当即号召党团员、积极分子捐款2000元送到受灾户手中。

    每逢年节,武秀芬都要组织员工到镇政府养老院去帮老人干活、做卫生,并送去食品、衣服、被子和慰问金。她还组织员工与蓟县希望小学建立联系,每年定期资助慰问……

    武秀芬一心想着农民,一心为了农民,群众说她和大家是“特别自然的亲情”,是一家人。她帮了大家,觉得这是份内的事,群众却忘不了她和支行。富起来的农民,无论走多远的路,都要把钱存到武大姑的支行。邢方军甚至动员与他公司有关系的上千农户,纷纷在大毕庄支行开户存钱。

    武秀芬感慨地说,老百姓是最纯朴的,你给他5分,他给你10分。

    靠创新赢得自身发展和地方经济繁荣

    熟悉武秀芬的人知道,多年基层工作锻炼,使她的眼光更具市场意识,而农业经营的高风险,使她敢于创新,勇于求变。武秀芬总是对村队和企业的领导们说,墨守陈规没有出路,好日子是守不住的,是闯出来的。在她的鼓动支持下,大毕庄镇的几家农村企业都抓住良机获得了发展。

    赵沽里村邻近外环线,村里想把蔬菜批发交易中心和综合批发市场做大做强,搞蔬菜出口加工项目。但资金不足,不敢动手。武秀芬了解到情况后,调研论证,认为有发展前景,主动提出帮助解决资金,说服村里大胆干。

    两年来,大毕庄支行累计发放贷款4600万元,支持民权门批发交易中心和金钟河蔬菜贸易中心,使之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两个交易中心已拥有总资产2.6亿元,年成交额达50亿元,年创利税2000多万元,一跃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并带动着东丽区2000多农户进行蔬菜交易。看着赵沽里村越来越富裕,农户越干越带劲儿,武秀芬心里特别高兴。

    本着这样的思路,武秀芬和大毕庄支行以创新的方式,积极支持村镇产业调整,几年来,他们与地方政府共同策划,先后建立起以粮油、蔬菜等8家物流配送和商贸中心,带动了3470户农户的蔬菜生产和1320户农户的运输产业。实现了地方发展、农民致富、支行增盈的“三赢”局面,开创了金融市场新领域,也带动了当地信用环境的不断优化。

    看到自己工作中的成功,武秀芬很受鼓舞。她体会到农村银行,一定要融入地方发展的思路中,大胆为农民增收想办法,提早介入,以创新的手法做工作,只要大家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块儿使,就一定会有结果。

    天津在发展,市区在延伸,大毕庄镇9个村队中,有5个村队已经城市化,许多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大毕庄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外来人口、外来商户日渐增多。新情况、新形势,农村支行怎么应对?武秀芬把挑战看作是支行发展的机遇。

    她大胆创新,把农村信用工程的成功经验嫁接到城区。她与天津市物流货运中心紧密合作,在物流业的商户中开展信用工程建设,在市合行主要负责同志的启发和支持下,创建了全国第一家“箱式”信用共同体。

    这种放款模式是指,将物流中心视为一个行政村,以管委会为载体,组成由支行、管委会、商户代表多方参加的信用商户评审小组,对辖区商户逐户进行信用等级、授信额度的评定。支行以此为依据发放商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

    在天津物流货运中心,武秀芬带人逐户走访,以9项指标对经营者进行综合评定。评定出信用商户286户,共发放贷款12656万元。这些信用商户不用抵押,不用担保,仅凭一个小小的信用证就能及时拿到支行的贷款,还可以享受利率优惠。

    此举受到商户们的好评。“现在搞物流,资金周转快,需求量较大,自有资金总不够用,到银行贷款,条件又不具备。支行和物流中心这么一联合创新,真是太方便了。”从事西北地区货代业务的张连成深有感触。去年一年,资金顺畅了,他多赚了好几万。

    物流中心老总非常佩服武大姑的胆识。因为有了资金保障,物流中心又吸引了来自全国各省市20多家新客户入驻。看到客户们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物流中心干脆把位置最好的六间房子全都让给了支行。

    武秀芬这一创新之招,实现了物流货运中心、商户、支行的多赢,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也为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改革做出了有益探索。这一举措得到市政府、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领导的充分肯定,上海、广东等21个省市的金融单位纷纷前来参观学习,武秀芬和大毕庄支行的这一经验也在被誉为“适合城郊型经济的天津模式”,被评为天津市职工十大创新工作法。

    初战告捷,武秀芬又紧锣密鼓,经过半年多精心培育,天津新温州商贸城信用共同体成立,新评定出120家信用商户,支行给他们发放贷款1380万元,支持他们发展。

    这些原籍大都在江浙地区的商户激动地说,多年来我们在外经营,很少有获得贷款的机会,人家把我们当外乡人,不信任我们。为拆借资本,每年要付出高昂的利息。武大姑把我们当自家人,以诚相待,大力支持,我们一定要诚实守信,合法经营,把“信用商户”打造成致富的金字招牌。

    武秀芬和大毕庄支行以信用共同体体系建设为主导,借鉴农村信用工程模式,首先在天津物流中心建成全市第一家 “箱式”信用共同体。这是把农村和城区两大优势结合,实现互动、互利、协调发展的极好招法,对城区农村支行扩展市场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降低经营风险,反哺农业小额贷款,有非常显著的成效。市领导对此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同事们深知,创新的思路不是拍拍脑袋就能轻松想出来的。要有对农民的深厚感情,要对农村金融业务相当熟悉,还要对经济形势准确把握。看着容易做着难,在实际操作中,还要防范风险,对于从事金融工作的人来说,这是需要勇气的。

    创新无止境。武秀芬现在常思考的问题是,在坚持支农主市场的前提下,如何拓宽农村支行服务城区经济的路子?武秀芬觉得这个方程式还有很多的解法。大毕庄支行的探索,并不是标准答案,而只是一种可供借鉴的解题思路。他们还要继续探索和尝试。

    农民的需要就是最大的责任

    武秀芬经常说,“农民把钱存在这儿,我就要对农民负责,让农民放心;党把我放在这儿,我就要对党负责,让党放心”。大毕庄支行的服务是用心去服务的。多年来,农民们不管是田里来,还是城里归,不管是存款取款,还是不存款不取钱,坐一坐,歇一歇,员工们都热情相待,跟家里人一样。

    因为农民起得早,支行就每天提前营业,因为农民没有节假日,支行也没有节假日。一切从农民的需要出发,让农民满意。

    欢坨村的赵景旺,经营冷食所用的塑料包装纸,卖冰棍的小贩把零币交给冷饮厂,冷饮厂又把零币交给赵景旺。久而久之,一分、二分、一角、二角、一元、二元的硬币、散币竟存了16麻袋。一袋硬币数额不足2000元,但一个人却无法搬动它。

    赵景旺找了好几家银行,人家都嫌麻烦。武秀芬知道后,主动承揽了这个事儿。员工们利用“五一”长假足足清点了7天,才将6车12吨的零币清点清楚,总共166多万元。

    谁知仅隔了一日,赵景旺就将钱取走了。看着一沓沓一百元的整票,赵景旺感动地说:“存零钱你们不烦,取整钱你们也痛快,我没啥报答的,以后把钱都存在你们这儿”。

    大毕庄地区十里八村的农民、卖鱼的、卖菜的、卖冰棍的、甚至卖破烂的都来这儿存钱。

    支行收存零散钱的事口口相传不胫而走,多年来,这消息越传越远,全天津一半的零钞散币都集中在大毕庄支行,甚至北京的商户也跑到这儿来存散币,仅点算工作,每天至少用3个人工。现在,每天都会有100多万元零散币过手,一年下来支行收取兑换的零币有3个多亿。

    “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责任”。对这项费时费力不赢利的业务,武秀芬这样表态。

    这些年,一些金融机构成了违法违纪的高风险区。武秀芬则说,“支行的存款来自农民,决不能酒杯一举,政策放宽;决不能以贷款的权利搞不正之风,使老百姓的血汗钱受到损失”。

    为百姓管好钱、用好钱,责任重大。武秀芬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只要是农民急需的、符合信贷规定的,她总是用最短的时间送到农民手中;不符合规定的,坚决不贷,谁说也不行。为这,她没少得罪人。但她胸怀坦荡,一笑置之。

    清白是武秀芬从业30年的职业和道德底线。她的原则是,一朝沾水湿鞋将会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决不给别人怀疑自己清白的机会。多年来,她从未接受过客户宴请和礼品,先后退回购物卡、有价证券和现金合计15多万元。

    而对于信贷清收工作,武秀芬也自创一套。对于不讲信誉的人,武大姑不给他留情面。但一般也不与欠贷人对簿公堂,更多地靠自己的工作,乡里乡亲的,为什么要走到那一步呢?

    对于欠款户,她的办法是,支行组成班子,人人穿上西服,扎好领带,到他家里去做工作,左邻右舍都来观看。欠款人不愿在乡邻面前丢脸,很快还贷。而对于难啃的“硬骨头”,武秀芬则亲自出马。有钱不还贷,在大毕庄是绝对行不通的。

    欢坨村一纸制品厂欠贷款本息6万多元,信贷员多次催收也不见成效。武秀芬亲自带领信贷人员去找。到了厂里,门卫说老板在家里,她当即接通了老板家的电话。在电话中武秀芬要求与老板面谈,对方答应了。但三分钟后赶到老板家时,他已经躲了起来。

    员工们都很生气,纷纷建议回去起诉算了,不跟他费这个事。

    武秀芬对大家说:“你们都回去,我在这儿等他,他不见我,我就不回去!”就这样,武秀芬一直在老板家门口等到晚上,水也没喝一口。

    老板终于被感动了,不得不出来说:“武大姑,我算服你了!请你放心回吧,明天我一定把钱一分不少地送到社里去。”

    武秀芬喜欢两个字:和谐。这些年,她与大毕庄的农民们朝夕相处,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有时候,村队有些解不开的疙瘩,就请她出面。而她也不推辞,愿意用自己的力量,调解一些份外的事,使大家和和美美地过日子。她把这些闲杂事当成自己的责任,“咱是党员嘛”!她总这么说。

    有个村把地卖给一家开发商,前边热热闹闹,可后边闹起了矛盾,开发商就拖欠了村里的款。村民则把开发商建的小区四周都挖了沟。房子卖不了,钱回不来,开发商急得直蹦,找了很多人协调,村民不让步,事情就僵在那儿。开发商找到武大姑,武大姑二话没说,来到现场。

    “先把沟填上!”农民们见是武大姑,相信她,就按她的话去做。

    “赶紧卖房还款!”她又叮嘱开发商。

    房子卖了,开发商乐了,还了钱,村民也乐了。两家握手言和。

    除了工作,武秀芬想得最多的,是她的团队。逢年过节,她为每人准备3份礼品:父母、公婆,自家各一份。她甚至“过分”地要求员工每月拿出收入的10%孝敬父母、公婆。她甚至“吓唬”个别青年员工,如果她发现有人没有做到,她就让会计从工资中扣除后“代交”。

    她每天坚持下分理处,了解职工需要什么,心里想什么。发现职工思想出现波动,她就主动谈心,做思想工作;她心里记挂着每一位职工,职工也把她当成自己的贴心人,生活有什么难处,心中有什么难事都愿找她说说。

    大毕庄支行业务量大,每天结账都很晚。只要还有一位职工没有下班,武秀芬都不会离开。她总是安慰大家:“别着急,耐心结,你们什么时候结完,我什么时候陪你们一起走。”天黑了,她怕女职工回家路上不安全,就派车挨个把大家送到家后,才最后一个回家。

    新员工张宏伟家在外地,独自一人在天津工作,生活没人照料。武秀芬看在眼里,惦在心上。怕他不会做饭,吃不好,就经常从家里带来可口的饭菜为他改善生活;看他不会买衣服,就亲自到商场为他买来了过年的新衣;怕他走邪路,就经常找房东了解情况;怕他不会理财,就派内勤副行长帮助他把工资管起来,年底一并寄回家,她还经常鼓励小张多学业务知识,积极进步,张宏伟感动得说:“在大毕庄支行我又有了一个家!”

    武秀芬就是这样,自家的事儿一点儿也顾不上,但员工们的大事小情她都一一负责:婚丧嫁娶她考虑得周到;员工的生日,她不忘送上礼物;员工家人生病,她去探望;员工家里有矛盾,她去化解……大家怎能不敬佩这样的共产党员,怎能不拥戴这样的领导?

    员工们特别服武秀芬,虽然她的批评经常很严厉,处罚时也毫不手软,但大家知道,她的心很软。去年,当得知大毕庄镇何庄村、孙庄村遭受雹灾时,她组织全体员工捐款3000元,送到受灾严重的村民手中。

    武秀芬就是这样一个闲不住的人,整天忙里忙外。多年来,她从没有看到过照射在家中的阳光,早来晚走,节假日很少休息,累得腰酸腿疼。可谁也没有听过她有一句埋怨的话。相反,她在劳累中感受到一种快乐。助人的快乐,创新的快乐,奉献的快乐。

    武秀芬以她的行动赢得了职工和群众的真心拥护。在大毕庄镇,处处都能感受到支行和农民群众之间浓浓的鱼水深情。

    “武行长从内心深处爱别人,爱社会。她是一个有责任心、值得尊敬的好人。”

    群众的评价朴素、真切。

    谁心中装着群众,群众就把谁刻上心碑。

    这是最简单的真理。 (完)

个人网上银行 登 录
企业网上银行 登 录
手机银行 下 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