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I的含义。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是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消费心理状态的主观感受,预测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的一个先行指标,是监测经济周期变化不可缺少的依据。消费者信心指数主要是为了解消费者对经济环境的信心强弱程度,反映消费者对经济的看法以及购买意向。
编制和发布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意义和目的。通过调查和掌握城镇居民对总体经济、就业、收入、生活质量、消费环境等状况的判断及未来走势的信心情况来研究和判断宏观经济状况及发展趋势,增强社会经济调查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实时性;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依据;为社会各界的经济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
CCI对汇率的影响。在循环经济中,消费者信心指数被视为经济强弱的同时指标,与目前的景气状况有高度相关性。分析表明,该指数与消费者指出的相关性较弱,而与经济状况的落后指标失业率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表现在股市上,信心指数上升能刺激投资,有利于经济扩张;表现在债券市场上,信心指数下降刺激债券投资,经济趋缓的可能性提高;表现在美元上,若消费者信心上升,则意味着消费增长,经济走强,美联储可能会提高利率,那美元就会相应走强。
消费者信心指数在我国的表现和编制方法。经国家统计局统计,从2007年8月份开始消费者信心指数在逐渐下降,截至到2008年10月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回落到92.4,比上月回落了1%,但是在我国满意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应控制在89.8,反映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前景看法的预期指数为94.2。国家统计局从1997年12月开始研究编制我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每季度发布一次《中国消费者信心检测报告》,目的是从一个新的角度为各级政府、工商界和国内投资者综合判断经济运行的状态提供参照,为各级经济体系主体制定和采取的决策提供辅助信息。为了准确的统计该数据,从调查内容、抽样框的确定、样本数量、误差控制、样本轮换方式等均采用了科学的调查制度。问卷调查的方式一般采用三种:派员面访、邮寄访问、电话访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电话访问、互联网问卷答题逐渐成为搜集资料的主要方式,也能比较准确的反映广大消费者的信心。
宁河联社 兰克强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