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农民“抱团” 贷款不难 数个贷款人组成具有融资和互助职能的联合体 有效突破农村贷款难瓶颈 2011-03-16

    日前,“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中小企业信用共同体”正式挂牌成立。至此,天津农商银行在全市范围内评定的信用共同体已达43家。这种同一辖区内数个贷款人以“伙伴”形式自愿组成,具有融资和互助职能的联合体,有效突破了单个贷款人经济实力弱、缺少抵押担保物的贷款瓶颈,使众多信用程度高、经营管理好、无法从银行贷款的“微小”创业者获得了新的生机。目前,仅蓟县“农家乐”旅游项目的信用共同体就有11家之多,成为津郊农民创业发展的“助推器”。

    “信用农民”不再贷款难

    柏油马路遍布全村,山间两侧别墅式的“农家乐”小院错落有致,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的游客在青山碧水间享受着难得的田园风光,这就是被评为“全国首批农业观光示范点”的蓟县下营镇常州村。十年前,常州村的住房简陋低矮,冬冷夏热,人均住房面积不足20平方米。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家庭种植养殖业,多数家庭总资产累计不足2万元。自2001年起,常州村在天津农商银行的扶持下,开发旅游资源,发展农家旅店,逐步形成了以“农家乐”为特色的旅游产业,并于2006年建立农村信用共同体,当年便有50户农民得到天津农商银行发放的1306万元贷款。目前,常州村已建有农家旅馆51座,拥有100万元以上资产的家庭42户,全村拥有房屋资产5亿元以上。常州村“农家乐”项目红红火火,带动了周围几个村子乃至整个蓟县北部山区旅游业的发展。截至目前,天津农商银行累计对蓟县“农家乐”旅游项目发放贷款1.7821亿元,支持“农家乐”经营户8059户,为一个个小山村插上了致富的翅膀,有力支持了蓟县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

    特色农户“抱团”取暖

    据了解,农村信用共同体以信用为平台,以共同体为载体,以特色农户为服务对象,是一种带有封闭性和行业自律特征的共生形态。农村信用共同体以村为单位,由村委会筛选出本村发展前景比较好的农户,推荐给银行授信。每个信用共同体有专门的客户经理负责,随时深入农户家调研,根据农户在村中的信誉,加上村委会推荐,决定最终授信额度。此外,银行和村委会还要签署《信用共同体宣言》,并按《信用共同体宣言》履行义务。

    天津农商银行三农业务部总经理于连萍告诉记者,随着“农家乐”规模的扩大,天津农商银行的放贷额度也在加大。另外,信用共同体都是在坚持“诚实守信、风险可控、业务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下建立起来的,并且向农户发放的都是信用贷款或联保贷款,不需要任何抵押,切实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由于农户收入季节性比较强,天津农商银行为减轻农民负担,采取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的方式,农民可以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在授信额度内随时支取贷款。同时,信用共同体还执行按季结息,到期利随本生的政策。借款农民随时随地可以还款,无需因提前还款而交纳任何违约金,贷款利率也在国家规定范围内享有优惠。

    乡镇企业“互助互信”生意兴隆

    津南区小站镇营盘圈村地处津南区与滨海新区交会处,交通发达,有一定工业基础,该村村民主要从事阀门、散热器等铸铁产品生产,以个体经营为主。这些企业属作坊式经营,财务制度不规范,致使这些企业达不到银行融资的准入条件,使其发展受到限制。天津农商银行津南小站支行2006年在小站镇营盘圈村组建了营盘圈小企业信用共同体,通过联保方式向信用共同体内的信用商户发放贷款。据介绍,联保贷款是指几个贷款人组成一个联盟,在借款人不能按约偿还贷款时,由联保小组成员承担连带责任的贷款。单个贷款人抗风险能力有限,将多个贷款人聚合起来,信用等级不是简单的累加,而是产生“1+1>2”的积聚效应。这种信用积聚产生的“无形抵押物”,绕开了农户实物抵押不足的瓶颈。从实际运行情况看,联保贷款至今无一笔不良贷款。在天津农商银行的支持下,一部分企业发展壮大,生产的各类阀门产品行销全国各地,在阀门行业拥有较高的市场声誉,即使有一两家企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不能按时还款,其他共同体成员就会自觉组织起来维护团体利益,将欠款还清。5年来,在信用共同体成员企业的影响带动下,营盘圈村经营户重合同、守信誉的经营观念逐步加强,信用环境逐步优化,成为远近闻名的“阀门村”,还被评为天津市政府首批“文明示范村”。 

    天津农商银行信用共同体的建设,促使农户或乡镇中小企业之间形成了利益联盟,他们互相监督,相互承担连带保证责任,使农村信用环境和金融秩序大为改善,减小农村信贷风险。信用共同体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贷款难”问题,已成为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种融资新模式。

  本报记者 陈璠 孟兴

个人网上银行 登 录
企业网上银行 登 录
手机银行 下 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