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芳华,逐梦前行。十年前改制成立,历经筚路蓝缕,十年后风华正茂,开启辉煌征程。历经十年蜕变、十年发展,天津农商银行体制机制日臻完善、公司治理健全有效、经营管理稳健前行、内控支撑高效有序,在完成由两级法人向统一法人历史性转变的基础上,不断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完成了由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向一般商业银行的转变。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扎根新时代,天津农商银行整束行装再出发,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强化服务、提质增效,在津沽大地书写当代金融改革创新的新篇章。

农商行简介

  天津农商银行2010年6月正式改制挂牌成立,目前注册资本83.65亿元,是一家国有资本具有实际控制力的金融企业。截至2019年末,全行总资产3090亿元,存款规模2125亿元,贷款规模1532亿元,资本充足率14.91%。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AA,连续九年被评为天津市“最具社会责任企业”。

  目前,天津农商银行下辖经营机构429家,包括1家营业部、2家分行、9家中心支行,网点数量居于同业前列;设立农村金融服务站1010家,金融便民点1031家,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网络,成功实现对全市行政村的全面覆盖。现有员工5800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员工占比75.7%。

  近年来,全行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扎实实践新发展理念,聚焦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三大攻坚任务,全面提升服务质效,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实施“转型+创新”双轨战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双提升,努力为天津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改革发展提质增效

  成立以来,天津农商银行始终秉承“立足社区、服务三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愿景,积极推进改革创新,探索科学发展之路,坚持用优质的服务回报客户、用优良的业绩回报股东、用优异的表现回报社会,各项经营指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近年来,天津农商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经营质态持续向好。十年来,全行总资产由1243亿元增加到3464亿元,翻了近3番;各项存款余额由1045亿元增加到2391亿元,增长129%;贷款余额由621亿元增加到1928亿元,增长210%。十年来,全行盈利能力显著增强,拨备前利润由2010年下半年的11.51亿元增加到2020年上半年的25.98亿元,增长126%;每股净资产由1元增值为3.58元。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AA,连续五年成功入围天津百强企业,连续九年被评为天津市“最具社会责任企业”。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2020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我行跻身第301位,较去年提升14位,较2011年入榜以来累计提升了188位,创历史最佳排名记录,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

公司治理健全有效

  十年来,全行持续完善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切实构建满足稳健发展需要的治理体系。将坚持党的领导与完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有效融合,坚持完善“党委领导核心、董事会战略决策、高管层授权经营、监事会依法监督”的现代商业银行治理机制,主动将公司治理扩展到战略、资本、财务、风险、内控、普惠金融、社会责任等全方位领域。依据公司章程,强化公司治理层面各专项工作,持续健全完善董事会、监事会专门委员会设置。完成企业混改,成功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充实了核心一级资本,为全行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本基础。通过持续健全和完善,全行公司治理架构逐步优化、股东管理逐步规范化、股权管理持续强化、信息披露逐步制度化、常态化,全行公司治理能力和水平得到稳步提高。

服务实体谋求实效

  十年来,全行紧紧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支持本市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积极承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点项目,主动响应京津冀区域的产业战略互动和产业转移对接,切实服务区域一体化进程。积极支持棚户区改造项目,密切关注天津市国有企业混改进程,对优质混改国企积极提供授信支持,投入大量资金助力国企纾困和地方政务债务化解。引导信贷资源积极投向医药制造、高端设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质,全力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持续推进“机构下沉、人员下沉、功能下沉、权限下沉”,不断创新产品服务,简化审批流程,为企业融资提供便捷。推出“税e融”、“无还本续贷”等特色产品和业务,切实解决了企业续贷难、转贷贵问题。推进“百行进万企”活动,不断提升新增客户数量。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及时调整和精简授信材料,持续压缩小微贷款信贷审批时间,有序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全行上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从严从实落实中央支农支小决策部署,上下联动抓好信贷投放,满足小微企业需求。

普惠金融务求成效

  十年来,全行始终坚持“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经营定位,持续打造“惠及民生”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回归本源、回归本地、回归主业、支农支小”的总体要求,积极支持天津市新农村建设,通过研发新产品、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优化服务渠道等举措,在提高服务品质、授信政策支持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切实满足“三农”信贷需求。始终将优化农村支付环境和信用环境作为己任,持续打造金融服务“全覆盖”工程,形成了以429家营业网点为主体,1010家农村金融服务站、1031家金融服务便民点为补充的,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网络,切实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在此基础上,全行着力加大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渠道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力度,重点推广转账、生活缴费、支付、投资理财等网上操作,绑定支付宝、微信支付、财付通、百度钱包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满足广大农户日常网上结算和消费、缴费需求,实现城乡无差别的普惠金融服务目标。

内控保障着眼长效

  十年来,全行着眼满足长远发展需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搭建起全面覆盖的风险管控和支持保障体系。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完成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并实现顺利切换;深化数据治理应用,积极推动智能化网点和远程银行建设,布局智慧轻型服务网络。实现票据集中、后督集中、授权集中、参数集中、核算集中、反洗钱集中、对公账户集中和前后台分离。建设并启用了大后台集约化生产运营中心,处于同业领先水平,服务便捷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从严治行,认真贯彻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和监管要求,确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强化“制度、流程、系统”的“三位一体”建设,实现了对关键风险环节的系统“硬控制”,风险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稳步实施分层授权,突出坚持“从严治贷”,优化授信审批模式,严把授信准入关和贷后管理关,信贷资产质量持续保持优良水平。通过扎实工作,经营管理逐步趋于审慎合规,合规文化和意识逐步深入人心,全行风险管控向前迈出了坚实一步。

队伍建设关注后效

  成立以来,全行始终保持良好的开放性,持续营造宽容和谐、奋发进取的环境,努力调动各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融合吸收各类优秀人才,多方位提升支撑长远发展的内生动力。近年来,持续加大大学生招聘和高层人才引进力度,累计引进专业人员900人,招录博士、硕士300余人,全行第一学历为大学本科以上员工2891人,全行本科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达到近80%,员工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坚持开展针对不同层级干部员工的培训项目,区分业务条线大力培养综合化及专业化人才。建设线上线下学习平台,帮助员工不断提升自我,拓展职业发展空间。2019年以来,全行按照“岗位契约化、劳动合同法律化、行员等级弹性化”的总体思路,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导向,持续推进三项制度改革进程,着力构建“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的“三能”机制,切实增强基层员工的获得感,打破大锅饭和“干不干”一个样的现象。全行坚持组织和引导各经营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有力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有效地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为实现美丽“农商梦”注入新的精神动力。

回馈社会强调责效

  全行始终坚持“扎根一方热土、服务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理念,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回报社会。近年来,先后在本市农村地区捐建5所希望小学,“兴农助教”基金累计资助天津市高校贫困大学生和涉农区优秀高考生6000余人,“敬老助听”活动累计向市老年基金会捐助资金100万元为老人购买助听设备。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将自有金融培训学院作为我市疫情防控重点区域宝坻区隔离场所,将北辰闲置网点提供给当地医院,主动支持地方疫情防控。通过天津市红十字会捐款1800万元,全行2500多名党员通过各种渠道累计捐款51万余元。启动“白金天使”行动,为医务工作者免费办理白金信用卡、提供增值服务,用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鼓励广大干部员工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活动,关注弱势群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探索绿色信贷理念,加大绿色信贷业务的识别、监测和管理,引导信贷资源向绿色环保倾斜,持续压降落后产能,为留住绿色青山尽绵薄之力。凭借在社会责任方面的突出贡献,天津农商银行连续九年获得“榜样天津—最具社会责任企业奖”荣誉称号。

  拾级而上,一路同行。站在新时代,面对经济金融新常态,天津农商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转变思想、转变理念、转变方式、转变方法,着力推动改革发展道路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创新、内部体制机制创新,以“担当作为、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保障全行稳健可持续发展,努力为服务天津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