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农商银行
岁月感怀:年味

2010/3/18 11:25:54

    小时候,一进腊月,就能闻着爆米花的味道,听到稀稀拉拉的鞭炮声炸响在空中,也会品尝着冒着香甜热气的玉米团子。看着听着闻着,咂么着滋味儿心里热呼呼的,兴奋不已。因为那些是年的味道。

    “腊月初一蹦一蹦”,到了腊月初一,就算年了。新的一年要到了,大人孩子就要蹦蹦高,跺跺脚,跺掉身上的晦气,清清爽爽地迎接新年。“蹦”和“嘣”同音,走街串巷用“摇老嘣”嘣爆米花的那个老头常在腊月初一那天来到村里,他把黑乎乎的嘣爆米花的家伙一支到墙角的时候,全村的小孩子都沸腾了。拿着蛇皮袋子,端着簸箕就挤着来排队,大家都想“蹦一蹦”。炉火均匀地舔着炸弹模样的铅皮锅儿,舔着孩子们贪婪的笑脸。十几分钟,铅皮锅被老头插进轮胎做封口的袋子中,踩响铅皮锅儿机关,砰地一声,一股白烟随之升起,爆米花特有的味道飘散而去。孩子们争抢着崩散到布袋外的爆米花,争抢着年味第一天的快乐。嘣爆米花的“砰砰”声一直要响到晚上八九点钟才会消失。

    放鞭炮也是孩子们最愿意做的事情。腊月正赶上三九天,天冷得能冻死小猪仔。小孩子们不怕,用火柴放“小鞭”或“二踢脚”,小手冻得红紫,像熟了的猪手。他们吸拉着鼻涕,玩一路,放一路。嘴巴呼出浓浓的白雾,仰头看着鞭炮炸开飘落在天空中的纸屑,大呼小叫,指手画脚,满街筒子全是此起彼落的鞭炮声,鼻孔中都能吸到淡淡的火药味道。此刻,人们就会露出笑脸,欢快地说:“又过年了!日子过得多快呀!”

    一过腊月十五以后,女人们就忙着蒸玉米团子。那时,白面很少,家乡的人们就拿玉米进行“深加工”,做出美味的玉米团子来犒劳自己,辛苦一年,到春节前后才会吃到这类美食。她们用簸箕簸掉玉米粒里面的杂质和泥土,然后再把玉米粒放进大盆里用水泡。等到玉米粒发涨后,就用笊篱捞出来晾晒。玉米表面的水分散去后,拿到村头的石碾上去碾轧。把玉米面碾完,便在大笸箩里过筛,潮润细滑的玉米细粉慢慢地落到了笸箩里。一股甜甜的、香香的、润润的玉米鲜味直往鼻子里钻。妇女们烀好豆馅,把玉米粉用热水烫好,塞进放入糖精的豆馅,用手攒成圆圆的球,放进铁锅笼屉里蒸。等到圆了气,一锅锅热气腾腾、松软可人的玉米团子就出锅了,我们这群孩子早就等在锅边,垂涎欲滴了。

    现在,日子一天天的好了,年味却渐渐地淡了,因为天天都和过年一样,幸福时时刻刻充盈在我们的身边。

蓟县联社尤古庄信用社于海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