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保课堂】防范电诈,守护“夕阳红” 2024-03-29

在巨大的养老需求面前,以“养老”为名的诈骗行为时有发生,诈骗手段花样百出,给老年人造成了财产损失和精神打击,请老年客户群体擦亮双眼,警惕骗局,下面就一起来看一组漫画吧!


【案例】

A:大娘,您看一下这款住房理财产品,每月净收入可达1万元!

B:我还没有听说过这款理财产品,你给我讲解一下吧。

A:是这样的,您不需要出资,只要把房子做个担保,也不会影响正常居住,每月还能按时拿到一大笔利息作为零花钱,保证稳赚不赔!

B内心:确实可以试试啊!房子放那也不能生钱,还不如买这个理财。

王奶奶非常心动,于是听从推广人员的劝说签署了一些文件……

几个月后……

B:怎么利息还不到账!

第三方抵押公司工作人员:请问是王女士吗?您的房产已被抵押,需每月按合同进行还款,否则房产所有权将被我们公司收回。

B:啊,我上当了……

【启示】

不法分子所称的“以房养老”为假。正规的以房养老是指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即将住房抵押与终身养老年金保险相结合的创新型商业养老保险。拥有房屋完全合法产权的老年人将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继续拥有房屋占有、使用、收益和经抵押权人(保险公司)同意的处置权,并按照约定条件领取养老金直至身故;老年人身故后,保险公司获得抵押房产处置权,处置所得将优先用于偿付养老保险相关费用。这种保险目前在我国还处于试点阶段且比较小众,其准入门槛高、法律关系复杂、风险因素多,对机构业务开展和销售管理都非常严格。

不法分子所谓的“以房养老”风险极高,且暗藏陷阱。不法分子以国家政策名义掩盖非法集资的本质,打着“以房养老”、有高收益回报等旗号诱骗老年人办理房产抵押,再把借来的钱拿去买其所推荐的理财产品。这种“抵押-借贷-理财”方式操作流程多、参与主体乱、投资风险高,本就不符合绝大多数老年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且所谓“理财产品”很可能是虚假的,借来的钱最终还是到了非法机构口袋。

用“以房养老”名义诱骗老人抵押房产,诈骗资金。不法分子所宣称“以房养老”与国家试行的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完全无关,只是其假借国家政策、为非法集资活动造势宣传的手段而已,其实根本不具备相应的资质、能力,往往是“以新还旧”的庞氏骗局。有的参与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房产被抵押,最终失去了房子,还背负贷款。


老年人是电信诈骗高危人群,请警惕以下四类典型电诈陷阱:

1.“假冒公检法”陷阱

不法分子通过冒充公检法机关、通讯运营商等,谎称受害者名下手机号涉嫌发送非法中奖短信,或银行卡涉嫌洗钱犯罪,并发送伪造的“逮捕令”恐吓受害人,进而以帮助受害人澄清冤屈、保护财产为由,要求受害人说明个人资产情况,并通过会议软件的共享屏幕功能操控受害人手机,转账至所谓的“安全账户”。

2.“代理退保”陷阱

不法分子非法获取受害人保单信息后,通过诋毁保险产品、承诺更高收益等手段,鼓动老年人退保并购买所谓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待老年人陷入圈套后,不法分子不仅收取高额“代理维权”手续费,甚至侵占老年人的退保资金。

3.“以房养老”陷阱

不法分子打着“以房养老”旗号,诱骗老年人抵押房产,用来购买所谓的“理财产品”,并承诺给付高额利息。实际上则是以老年人房产办理抵押借款,待资金到账后,被不法分子挪作他用甚至挥霍。一旦资金链断裂,老年人不仅无法收回本金,还将面临房产被强制拍卖的风险。

4.“投资理财”陷阱

不法分子打着“国家扶持”“政策补贴”等旗号,通过虚构投资理财项目或夸大投资收益,以“低风险、高回报”为噱头进行诈骗。通常,不法分子会先鼓动老年人“小额投资”,然后按时“高额返利”,进而诱使老年人追加投资金额,一旦收到大额资金便携款潜逃。


温馨提示:

1.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

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查案,也不会通过网络向当事人发送“逮捕令”等公文材料。执法办案中没有所谓的为查验资金而使用的“安全账户”,更不会以任何理由要求转账。同时,需慎用会议软件的“共享屏幕”功能,避免泄露个人隐私和重要信息。

2.不信“偏门”,不贪“小利”

办理各类金融业务一定要通过正规机构和渠道,不走“偏门”,同时,老年消费者要多了解金融常识,从正规渠道了解金融产品和办理流程,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3.投资理财请选择正规渠道

增强理性投资理财观念,谨记“投资有风险”,警惕各类标榜“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理财项目,切勿受“高利益”诱惑,冲动投资。


个人网上银行 登 录
企业网上银行 登 录
手机银行 下 载